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(2015—2017年)
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根据《国
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
(2010-2020年)》、《国
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、《现代职业教育
体系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和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加
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》以及长春市关于
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和安排,结合学院实际,制定本规
划。
一、基础背景
(一)发展的基础
几年来,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办学体制机
制,人才培养质量、办学实力以及社会声誉等都得到了大幅
提升,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1.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4人,
其中,国家教学名师1人,省级教学名师3人,“长白山技能
名师”15人;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,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
个;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0个,校外实训基地358个。
2.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。学院探索了职普对接与融
合、中高职“3+2”分段培养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、
现代学徒制等试点项目;与轻轨集团、金塔集团等不同所有
2
制类型的企业合作,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,形成了
“双
主体”育人新格局。几年来,新增国家精品课程7门,省级
和教职委精品课程33门;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,省级
教学成果奖13项;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、省级课题206项,公
开发表论文2026篇。
3.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学院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
业群为龙头的四级专业建设体系,建立了专兼结合的“双师
型”教学团队,探索了“四导制”、“5S”管理的育人新模
式,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。近几年,学
生在技能大赛上获国家级一等奖17项,二等奖33项,三等奖
56项;省部级一等奖53项,二等奖67项,三等奖81项;毕业
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%以上,68%在吉林省、长春市就业。
4.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学院可进行8大类76个职业
工种的培训与鉴定,年社会培训超万人次。以6个应用技术研
究所为平台,联合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,获得
国家专利22项。
学院是
“国家百所高职示范校”、“全国高校就业50强”、
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”、“吉
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,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,为学院未
来三年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(二)存在的问题
3
就目前学院运行的状况而言,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
瓶颈问题:
1.学院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提升。现有的办学资源空间
限制了学院的发展,办学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。
2.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入。校企合
作的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完善,合作方式需要不断创新。
3.
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。来自生产
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需要提高,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引进力度
需要加大。
4.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。以《章程》为主
导的制度体系尚需逐步完善,高效的运行机制、科学的监督
机制、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还需加强。
二、面临的形势
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召开,各级各类文件的出台,体现
了党中央、国务院以及省市对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重
视。同时,我省大约有20所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,
生源竞争、师资竞争、办学质量条件竞争会更加激烈,职业
院校原有特色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
(一)职业教育新政策为学院发展提供新机遇
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、办学方向、
目标任务、改革重点等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,为新形势新
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。加快发展
4
现代职业教育,涉及理念转变、制度创新、体系构建、政策
配套等多方面,学院要准确把握政策,努力开创适应需求、
面向人人、有机衔接、多元立交的新局面。
(二)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学院发展带来新思路
高职院校作为中高职衔接、高高衔接的中坚力量,在国
家和吉林省构建教育
“立交桥”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,
迎来了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内涵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发展机
遇,同时,也在生源竞争、提高质量、服务社会等方面承载
着巨大的发展压力,因此,要求学院在系统培养,联合培养、
开放办学等方面统筹规划,加大改革力度,为构建现代职业
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。
(三)城市转型升级战略为学院发展指明新方向
到2020年,长春市要围绕实施投资拉动、项目带动、创
新驱动战略,大力发展支柱优势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
现代服务业、文化产业,要建成技术进步、生产方式变革与
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、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,面对
这一战略目标,学院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独特优
势,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,努力成为继续教
育、社区教育、技能培训、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
要基地。
(四)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学院发展提出新需求
5
我国经济现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,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
的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升级,要求
职业教育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,全面深化改革创新,适应技
术进步和生产方式改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,促进职业教
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。
三、总体思路
(一)发展思路
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,遵照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
职业教育的决定》和吉林省《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
业教育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
值观,倡导“立德为先、强能为本、突出特色、科学发展”
的办学理念,凝练以“铸诚精艺”为核心的校园文化,积极
适应经济新常态,完善校企融合、工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,
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战略新平台。
(二)发展目标
到2017年,办学规模稳定在11000人左右,办学实力不断
增强,人才质量逐步提高,校企文化深度融合,社会服务全
面提升,国际交流多元拓展,使学院成为国内一流、国际有
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。
——体制机制创新:建立6个职教集团,校企合作专业
数达到80%以上。
6
——专业建设改革:建设国内领先专业群6个,省级品
牌专业群8个。
——
人才培养模式:推进中高职衔接专业20个,实行现
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专业6个。
——基础能力建设:建设省级及以上实习实训基地10
个,新增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90个。
——
师资队伍建设:引进和聘任国内外专家、技能大师
30人,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到85%以上。
——
社会服务:新增职业资格鉴定工种10个,培训人数
近4万人次。
——国际合作:引进9个国际化专业课程资源,互换留
学生比例年增长30%。
四、主要任务
(一)创新体制机制,增强办学活力
深化校企合作,实施校企“双主体”育人。做好吉林省
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等6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和示范辐射
工作。完善学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校企共建、协同育人模
式,推进学院与一汽大众、上海佳吉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深
度合作办学,挖掘新的校企合作增长点。在与金塔集团等企
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基础上,逐步扩大现代学徒制
试点专业。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,校企联合建立专
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引入行业企业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
7
制,深度合作的专业数达到80%以上。完成学院承担的国家
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。
(二)培育品牌专业,提升专业建设水平
根据吉林省和长春市支柱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
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优化专业结构,
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专业总量控制在45个左右。重点建
设与汽车、现代装备制造、农产品深加工、现代服务业等产
业人才需求结合紧密的15个专业群,建成省级品牌专业
(群)
8个,6个专业(群)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力争在校企合作管
理平台建设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特色和
优势。
(三)开展中高职衔接,贯通人才培养通道
继续推进中职与高职“2+3”衔接专业10个左右,高职
与普通本科“3+2”衔接专业5个左右,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
培养专业3个,高职与普通高中职普沟通专业1个,高职四年
弹性学制等培养模式改革专业1个。争取政策支持,试办2个
本科专业,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、专业
学位研究生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。
(四)深化课程改革,建设优质教学资源
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岗位需求调研,引入职业资格标
准,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,完善课程体系,每个专业重点
建设6门左右,全院立项建设300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质核心
8
课程;开发180部特色系列化优质教材;利用信息化手段,
建设6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。
(五)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
拓宽人才引进渠道,实施领军人才工程,积极引进、聘
任国内外、行业内有影响的技能大师20人,引进、聘任及培
养吉林省“长白山技能名师”10人,联合行业企业建立30个
“教学名师工作室”和“技能名师工作室”;实施专任教师
“双师素质”提升计划,通过加强教师业务提高、行业企业
锻炼、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85%以
上;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,每年聘请100名以上行业企业能
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,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于
30%。
(六)完善实训基地建设,提高实践教学能力
以专业群为引领,不断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内涵建
设,完善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,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
90个,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100%,职业资格证书获取
率达95%以上。以制度建设,流程建设,文化建设和实训项
目开发为重点,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。
(七)开展校企协同创新,增强社会服务能力
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,拓展社会服务功
能。做好吉林省职教师资培训及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师资培
训工作,到2017年,实现累计培训35000人次;以国内通用
9
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为重点,加大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,年均
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次以上;整合优质专业资源,开展服务
社区建设办学模式试点,每年面向社区开设30门左右培训课
程,联合社区开发50个左右服务项目。提高职业教育应用研
究能力,完成应用技术研究与教具开发改造项目30项,获得
国家授权专利20项。促进成果转化,引进生产一线科研成果
进教材、进课堂。
(八)加强德育工作,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
坚持以学生为本,德育为先,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教育,把职业精神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着重培养学生
的职业道德、职业技能、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,加
强辅导员队伍建设;加强产业文化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
融合,不断深化
“四导制”、“6S管理”德育工作体系建设,
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,注重培植学生社团,通过开
展社团活动,逐步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自觉管理;大力培养
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,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
能竞赛活动。
(九)创新工作思路,做好招生就业工作
完善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评体系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三年发展规划
(2015
—
2017年)
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根据《国
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
(2010-2020年)》、《国
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、《现代职业教育
体系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和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加
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》以及长春市关于
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和安排,结合学院实际,制定本规
划。
一、基础背景
(一)发展的基础
几年来,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办学体制机
制,人才培养质量、办学实力以及社会声誉等都得到了大幅
提升,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1.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4人,
其中,国家教学名师1人,省级教学名师3人,“长白山技能
名师”15人;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,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
个;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0个,校外实训基地358个。
2.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。学院探索了职普对接与融
合、中高职“3+2”分段培养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、
现代学徒制等试点项目;与轻轨集团、金塔集团等不同所有
2
制类型的企业合作,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,形成了
“双
主体”育人新格局。几年来,新增国家精品课程7门,省级
和教职委精品课程33门;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,省级
教学成果奖13项;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、省级课题206项,公
开发表论文2026篇。
3.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学院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
业群为龙头的四级专业建设体系,建立了专兼结合的“双师
型”教学团队,探索了“四导制”、“5S”管理的育人新模
式,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。近几年,学
生在技能大赛上获国家级一等奖17项,二等奖33项,三等奖
56项;省部级一等奖53项,二等奖67项,三等奖81项;毕业
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%以上,68%在吉林省、长春市就业。
4.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学院可进行8大类76个职业
工种的培训与鉴定,年社会培训超万人次。以6个应用技术研
究所为平台,联合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,获得
国家专利22项。
学院是
“国家百所高职示范校”、“全国高校就业50强”、
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”、“吉
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,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,为学院未
来三年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(二)存在的问题
3
就目前学院运行的状况而言,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
瓶颈问题:
1.学院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提升。现有的办学资源空间
限制了学院的发展,办学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。
2.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入。校企合
作的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完善,合作方式需要不断创新。
3.
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。来自生产
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需要提高,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引进力度
需要加大。
4.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。以《章程》为主
导的制度体系尚需逐步完善,高效的运行机制、科学的监督
机制、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还需加强。
二、面临的形势
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召开,各级各类文件的出台,体现
了党中央、国务院以及省市对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重
视。同时,我省大约有20所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,
生源竞争、师资竞争、办学质量条件竞争会更加激烈,职业
院校原有特色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
(一)职业教育新政策为学院发展提供新机遇
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、办学方向、
目标任务、改革重点等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,为新形势新
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。加快发展
4
现代职业教育,涉及理念转变、制度创新、体系构建、政策
配套等多方面,学院要准确把握政策,努力开创适应需求、
面向人人、有机衔接、多元立交的新局面。
(二)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学院发展带来新思路
高职院校作为中高职衔接、高高衔接的中坚力量,在国
家和吉林省构建教育
“立交桥”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,
迎来了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内涵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发展机
遇,同时,也在生源竞争、提高质量、服务社会等方面承载
着巨大的发展压力,因此,要求学院在系统培养,联合培养、
开放办学等方面统筹规划,加大改革力度,为构建现代职业
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。
(三)城市转型升级战略为学院发展指明新方向
到2020年,长春市要围绕实施投资拉动、项目带动、创
新驱动战略,大力发展支柱优势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
现代服务业、文化产业,要建成技术进步、生产方式变革与
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、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,面对
这一战略目标,学院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独特优
势,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,努力成为继续教
育、社区教育、技能培训、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
要基地。
(四)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学院发展提出新需求
5
我国经济现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,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
的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升级,要求
职业教育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,全面深化改革创新,适应技
术进步和生产方式改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,促进职业教
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。
三、总体思路
(一)发展思路
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,遵照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
职业教育的决定》和吉林省《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
业教育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
值观,倡导“立德为先、强能为本、突出特色、科学发展”
的办学理念,凝练以“铸诚精艺”为核心的校园文化,积极
适应经济新常态,完善校企融合、工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,
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战略新平台。
(二)发展目标
到2017年,办学规模稳定在11000人左右,办学实力不断
增强,人才质量逐步提高,校企文化深度融合,社会服务全
面提升,国际交流多元拓展,使学院成为国内一流、国际有
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。
——体制机制创新:建立6个职教集团,校企合作专业
数达到80%以上。
6
——专业建设改革:建设国内领先专业群6个,省级品
牌专业群8个。
——
人才培养模式:推进中高职衔接专业20个,实行现
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专业6个。
——基础能力建设:建设省级及以上实习实训基地10
个,新增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90个。
——
师资队伍建设:引进和聘任国内外专家、技能大师
30人,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到85%以上。
——
社会服务:新增职业资格鉴定工种10个,培训人数
近4万人次。
——国际合作:引进9个国际化专业课程资源,互换留
学生比例年增长30%。
四、主要任务
(一)创新体制机制,增强办学活力
深化校企合作,实施校企“双主体”育人。做好吉林省
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等6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和示范辐射
工作。完善学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校企共建、协同育人模
式,推进学院与一汽大众、上海佳吉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深
度合作办学,挖掘新的校企合作增长点。在与金塔集团等企
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基础上,逐步扩大现代学徒制
试点专业。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,校企联合建立专
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引入行业企业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
7
制,深度合作的专业数达到80%以上。完成学院承担的国家
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。
(二)培育品牌专业,提升专业建设水平
根据吉林省和长春市支柱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
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优化专业结构,
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专业总量控制在45个左右。重点建
设与汽车、现代装备制造、农产品深加工、现代服务业等产
业人才需求结合紧密的15个专业群,建成省级品牌专业
(群)
8个,6个专业(群)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力争在校企合作管
理平台建设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特色和
优势。
(三)开展中高职衔接,贯通人才培养通道
继续推进中职与高职“2+3”衔接专业10个左右,高职
与普通本科“3+2”衔接专业5个左右,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
培养专业3个,高职与普通高中职普沟通专业1个,高职四年
弹性学制等培养模式改革专业1个。争取政策支持,试办2个
本科专业,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、专业
学位研究生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。
(四)深化课程改革,建设优质教学资源
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岗位需求调研,引入职业资格标
准,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,完善课程体系,每个专业重点
建设6门左右,全院立项建设300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质核心
8
课程;开发180部特色系列化优质教材;利用信息化手段,
建设6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。
(五)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
拓宽人才引进渠道,实施领军人才工程,积极引进、聘
任国内外、行业内有影响的技能大师20人,引进、聘任及培
养吉林省“长白山技能名师”10人,联合行业企业建立30个
“教学名师工作室”和“技能名师工作室”;实施专任教师
“双师素质”提升计划,通过加强教师业务提高、行业企业
锻炼、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85%以
上;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,每年聘请100名以上行业企业能
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,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于
30%。
(六)完善实训基地建设,提高实践教学能力
以专业群为引领,不断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内涵建
设,完善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,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
90个,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100%,职业资格证书获取
率达95%以上。以制度建设,流程建设,文化建设和实训项
目开发为重点,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。
(七)开展校企协同创新,增强社会服务能力
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,拓展社会服务功
能。做好吉林省职教师资培训及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师资培
训工作,到2017年,实现累计培训35000人次;以国内通用
9
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为重点,加大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,年均
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次以上;整合优质专业资源,开展服务
社区建设办学模式试点,每年面向社区开设30门左右培训课
程,联合社区开发50个左右服务项目。提高职业教育应用研
究能力,完成应用技术研究与教具开发改造项目30项,获得
国家授权专利20项。促进成果转化,引进生产一线科研成果
进教材、进课堂。
(八)加强德育工作,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
坚持以学生为本,德育为先,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教育,把职业精神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着重培养学生
的职业道德、职业技能、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,加
强辅导员队伍建设;加强产业文化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
融合,不断深化
“四导制”、“6S管理”德育工作体系建设,
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,注重培植学生社团,通过开
展社团活动,逐步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自觉管理;大力培养
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,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
能竞赛活动。
(九)创新工作思路,做好招生就业工作
完善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评体系,单独招生比
例达招生计划的30%左右;开展专业大类招生改革试点,扩
大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规模,抓好生源基地校的建设工作,
稳定生源质量,确保阳光招生。实施
“就业援助”、“双困”
10
学生帮扶计划、创业教育“四步走”计划,加强学生就业创
业指导与服务,实行毕业生跟踪管理,不断拓宽就业市场,
三年内就业基地群单位达到350家,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%
以上的同时,提高就业质量。
(十)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,提高信息化水平
按照高标准、规范化和分阶段的原则,对校园信息化建
设进行系统规划,加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覆盖
全院的校园无线网络,进一步完善校园一卡通功能体系。完
善升级以采购、编目、馆藏、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
书信息管理系统,增加馆藏资源,纸质图书达到56万册,数
据库增至9个,增加新媒体技术终端设备,不断提高资源利
用率。
(十一)引进优质教学资源,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
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、新模式,学习和引进国际
先进、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、专业课程、教材体系等教育教
学资源,聘请国(境)外优秀专家和技能大师,建立教师交
流、学生交换、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,拓展招收来华留学生
和互派交换生的途径和渠道,促进学院多元文化的发展,推
动学院国际化进程。
(十二)坚持依法治校,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
依法完善学院《章程》,构建以《章程》为指导的制度
体系,深化“三全一突出”的管理模式,实现全面、全员、
11
全方位突出过程的精细化管理。完善自主办学、学术独立、
民主管理的现代职业院校管理制度。探索实行理事会管理制
度,制定理事会章程,形成多元投入、多边合作、多方治理、
多样发展的办学格局,不断提升学院科学决策、战略规划和
资源整合能力。
四、保障措施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坚持党要管党,从严治党,聚焦作
风建设,解决突出问题。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,把握
办学方向,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;加强队
伍建设,坚持党管干部,建立干部培训、选拔、任用的有效
体制。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,加强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建
设;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,健全和完善教育、制度、
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,加强对重点部门、重要部
位、关键环节的监督,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。
二是构建保障体系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保障体系,形成
学院、分院相结合的安全管控机制,加强人防、物防、技防,
推进科技创安工程;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管理,形成有效的责
任监督制约机制;强化资金管理,保运转,保建设,确保资
金使用安全、规范、有效。大力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,养成
人人践行节约的良好风尚;做好校园绿化、美化等基本建设
工作,加强对水电气及校舍房屋等基础设施的维修、维护;
加强食品卫生和伙食管理,严格健全和完善“三证”制度,
12
杜绝“三无食品”。发挥群团组织作用,丰富教职工文化生
活。
三是实施科学管理。制定学院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分
工及进度安排表,将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学院绩效管理
考评内容。相关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,督导报告将作为
对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。
四是建立评价机制。建立学生、家长、企业等多方参与
的评价体系,形成过程监控、质量监控、评价监控“三大监
控系统”,确保规划及时有效落实。,单独招生比
例达招生计划的30%左右;开展专业大类招生改革试点,扩
大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规模,抓好生源基地校的建设工作,
稳定生源质量,确保阳光招生。实施
“就业援助”、“双困”
10
学生帮扶计划、创业教育“四步走”计划,加强学生就业创
业指导与服务,实行毕业生跟踪管理,不断拓宽就业市场,
三年内就业基地群单位达到350家,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%
以上的同时,提高就业质量。
(十)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,提高信息化水平
按照高标准、规范化和分阶段的原则,对校园信息化建
设进行系统规划,加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覆盖
全院的校园无线网络,进一步完善校园一卡通功能体系。完
善升级以采购、编目、馆藏、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
书信息管理系统,增加馆藏资源,纸质图书达到56万册,数
据库增至9个,增加新媒体技术终端设备,不断提高资源利
用率。
(十一)引进优质教学资源,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
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、新模式,学习和引进国际
先进、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、专业课程、教材体系等教育教
学资源,聘请国(境)外优秀专家和技能大师,建立教师交
流、学生交换、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,拓展招收来华留学生
和互派交换生的途径和渠道,促进学院多元文化的发展,推
动学院国际化进程。
(十二)坚持依法治校,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
依法完善学院《章程》,构建以《章程》为指导的制度
体系,深化“三全一突出”的管理模式,实现全面、全员、
11
全方位突出过程的精细化管理。完善自主办学、学术独立、
民主管理的现代职业院校管理制度。探索实行理事会管理制
度,制定理事会章程,形成多元投入、多边合作、多方治理、
多样发展的办学格局,不断提升学院科学决策、战略规划和
资源整合能力。
四、保障措施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坚持党要管党,从严治党,聚焦作
风建设,解决突出问题。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,把握
办学方向,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;加强队
伍建设,坚持党管干部,建立干部培训、选拔、任用的有效
体制。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,加强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建
设;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,健全和完善教育、制度、
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,加强对重点部门、重要部
位、关键环节的监督,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。
二是构建保障体系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保障体系,形成
学院、分院相结合的安全管控机制,加强人防、物防、技防,
推进科技创安工程;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管理,形成有效的责
任监督制约机制;强化资金管理,保运转,保建设,确保资
金使用安全、规范、有效。大力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,养成
人人践行节约的良好风尚;做好校园绿化、美化等基本建设
工作,加强对水电气及校舍房屋等基础设施的维修、维护;
加强食品卫生和伙食管理,严格健全和完善“三证”制度,
12
杜绝“三无食品”。发挥群团组织作用,丰富教职工文化生
活。
三是实施科学管理。制定学院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分
工及进度安排表,将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学院绩效管理
考评内容。相关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,督导报告将作为
对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。
四是建立评价机制。建立学生、家长、企业等多方参与
的评价体系,形成过程监控、质量监控、评价监控“三大监
控系统”,确保规划及时有效落实。